道奇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周末分享前贤医案赏析之不寐下篇
TUhjnbcbe - 2021/12/8 14:45:00

前贤医案赏析之不寐(下篇)

王东海

《邵兰荪医案》不寐案

安昌娄,阳不交阴,寤不成寐,脉数右劲,舌尖赤,咳嗽气逆,胃馁。姑宜清肺、安神、化痰(三月七号壬寅十九日):北沙参(三钱)、霍石斛(三钱)、炒枣仁(三钱)、丹参(二钱)、天冬(三钱)、光杏仁(三钱)、夜交藤(三钱)、生米仁(四钱)、紫菀(钱半)、茯神(四钱,辰砂拌)、橘红(一钱,盐水炒)。清煎四帖。

按:胃为六腑之海,其气以下行为顺。兹以阳明气逆冲肺,以致咳嗽不寐,故治以肃肺养胃而安神。

渔庄沈,肝阳未静,夜寐少安,脉右尚弦,左细数,呛咳,舌色如前。还宜柔肝肾以和阳为妥(杏月初四日):生首乌(三钱)、紫菀(钱半)、炙龟板(四钱)、南沙参(三钱)、茯神(三钱)、参贝陈皮(钱半)、光杏仁(三钱)、生米仁(四钱)、桑椹子(三钱)、生牡蛎(四钱)、炒杜仲(三钱)。清煎四帖。

按:肝阴已虚,而阳不潜藏,且肝藏*而肺藏魄。今以*魄不安,则夜不安寐,肝逆乘肺,则为呛咳。故治以潜阳育阴,柔肝清肺为主。

*公某,呛咳心悸,夜不安寐,脉虚细,胃钝恶心。宜温胆和胃,清肺安神。仙半夏(钱半)、枳壳(钱半)、紫菀(钱半)、栝蒌皮(三钱)、陈皮(钱半)、炒枣仁(三钱)、川贝(三钱)、炒谷芽(四钱)、茯神(四钱)、白前(钱半)、蔻壳(钱半)、(引)鲜竹肉(一丸)。三帖。

按:罗东逸云“胆为中正之官,清净之腑,喜宁谧,恶烦扰,喜柔和,不喜壅郁”。盖东方之腑,以郁久而不谧也。痰气上逆者,土家湿热反乘,而木不得遂其条达也。故是者首当清热及解利三焦。据是以观,则此症纯系少阳未得温和之气,以致诸证并起。

安昌相,心惕如悬,夜寐不安,脉虚细,左关细劲。舌红,偶然语蹙,姑宜补心丹加减治之(辛亥十二月念九日):丹参(三钱)、生地(四钱)、柏子仁(钱半)、甘菊(二钱)、麦冬(二钱,去心)、炒枣仁(三钱)、灯心(七支)、石斛、茯神、远志等。四帖。

按:心血不足,神志不宁,而致心惕如悬,夜不安寐,故治以补益心神为主。用生地以滋气,酸枣仁以补心,茯神、远志以安心神,钗斛滋液,甘菊养肝,灯心以为引导。此方诚治心虚不寐之专剂。

安昌王,晕眩并作,心悸少寐,脉劲,舌色透明,力怯跗肿。宜柔肝肾以安神(四月):生首乌(三钱)、炒枣仁(三钱)、炒杜仲(三钱)、生牡蛎(四钱)、杞子(三钱)、茯神(四,辰砂拌)、炒狗脊(三钱)、泽泻(三钱)、甘菊(二钱)、远志肉(八分炒)、生米仁(四钱)。清煎四帖。

又:晕眩已减,夜寐稍安,睡中汗出,脉虚,力怯,仍遵前法加减为妥。生首乌(三钱)、炒枣仁(三钱)、煨天麻(八分)、怀山药(三钱)、杞子(三钱)、茯神(四钱)、白蒺藜(三钱)、杜仲(三钱)、甘菊(钱半)、生牡蛎(四钱)、桑椹子(三钱)。清煎八帖。

按:肝阴已亏而不藏*,则晕眩少寐,心神不安则心悸力怯。更兼湿热滞于下焦而致跗肿,故于补养肝肾之中,而佐牡蛎、泽泻以祛湿。用药既已双方兼顾,投剂自然得效。次诊又形寝汗,仍是阴液未固而外泄之候,但此时跗肿已除,故只以柔肝补肾而安神为治。

西庄沈,胃气仍钝,夜不安寐,脉濡细,舌*滑,湿犹未罢,宜温胆汤加减(元月十日):姜半夏(钱半)、枳壳(钱半)、绵茵陈(三钱)、鸡内金(三钱)、新会皮(钱半)、枣仁(三钱)、生米仁(四钱)、炒谷芽(四钱)、茯神(四钱,辰砂拌)、通草(钱半)、蔻壳(钱半)。清煎三帖。

按:胆为清静之腑,兹以痰湿未清,胸膈之余热未退,而致夜寐不安,胃纳尚纯。治以温胆汤加减,兼清湿热而养胃。

安昌徐,湿热较减,胃纳略增,脉右弦濡,左虚细。夜寐少安,大便艰涩。宜和胃安神为妥(六月六号乙巳二十日):仙半夏(钱半)、炒川连(六分)、柏子仁(三钱)、夜交藤(三钱)、新会皮(钱半)、炒枣仁(三钱)、炒远志(八分)、通草(钱半)、茯神(四钱,辰砂拌)、丹参(三钱)、谷芽(四钱)。五帖。

按:湿热方退,肾液已耗,未能上注于心,是以夜寐不安,胃津未复,是以大便艰涩,故治以和胃安神,补心滋肾,略佐渗湿,俾胃气得和,则卧寐自安。又:半夏、新会皮究竟宜少用,或暂借一用即可。或缘于江南地卑湿重。

《临证指南医案》不寐案

倪某,多痛阳升,阴液无以上注。舌涸赤绛,烦不成寐。当益肾水以制心火(心火):鲜生地、元参、麦冬、绿豆皮、银花、竹叶心。

吴,少阳郁火,不寐(胆火):丹皮、半夏、钩藤、桑叶、茯苓、橘红。

程氏,上昼气逆填脘,子夜寤不肯寐。乃阳气不降。议用温胆汤:温胆去枳实加金斛、滚痰丸二钱五分。

顾,四十四岁,须鬓已苍,面色光亮,操心烦劳,阳上升动,痰饮亦得上溢。灵枢云:阳气下交入阴,阳跷脉满,令人得寐。今气越外泄,阳不入阴,勉饮酒醴,欲其神昏假寐,非调病之法程。凡中年以后,男子下元先损。早上宜用八味丸,晚时用半夏秫米汤。

赵氏,呕吐眩晕,肝胃两经受病,阳气不交于阴,阳跷穴空。寤不肯寐。灵枢方半夏秫米汤主之。又:接用人参温胆汤。

某,四十二岁,脉涩,不能充长肌肉。夜寐不适。脾营消索,无以灌溉故耳。当用归脾汤意温之(脾营虚):嫩*芪、于术、茯神、远志、枣仁、当归、炙草、桂圆、新会皮。

某,肝阳不降,夜无寐。进酸枣仁法(胆液亏阳升虚烦):枣仁、知母、炙草、茯神、小麦、川芎。

某,不寐六十日,温胆诸药不效,呕痰不适,明系阳升不降。用《金匮》酸枣仁汤:枣仁、知母、茯苓、川芎、炙草。

陈,阴精走泄,复因洞泻,重亡津液,致阳暴升、胃逆、食入欲呕,神识不静无寐。议酸枣仁汤:枣仁(五钱)、炙草(五分)、知母(二钱)、茯苓(二钱)。

某,三十三岁,寤不成寐,食不甘味,羸。脉细数涩。阴液内耗,厥阳外越,化火化风,燔燥煽动。此属阴损,最不易治。姑与仲景酸枣仁汤:枣仁(炒黑勿研三钱)、知母(一钱半)、云茯神(三钱)、生甘草(五分)、川芎(五分)。

田,脏液内耗,心腹热灼。阳气不交于阴,阳跷穴空,令人寤不成寐。灵枢有半夏秫米法,但此病乃损及肝肾,欲求阳和,须介属之咸,佐以酸收甘缓,庶几近理(肝肾阴亏阳浮):龟胶、淡菜、熟地、*柏、茯苓、萸肉、五味、远志。又:咸苦酸收已效,下焦液枯,须填实肝肾。龟鹿胶、熟地、苁蓉、天冬、萸肉、五味、茯苓、羊内肾。

不寐之故,虽非一种,总是阳不交阴所致。若因外邪而不寐者,如伤寒、疟疾等暴发,营卫必然窒塞,升降必然失常,愁楚呻吟,日夜难安,当速去其邪,攘外即所以安内也。若因里病而不寐者,或焦烦过度,而离宫内燃,从补心丹及枣仁汤法;或忧劳愤郁而耗损心脾,宗养心汤及归脾汤法;或精不凝神,而龙雷震荡,当壮水之主,合静以制动法;或肝血无藏,而*摇神漾,有咸补甘缓法;胃病则阳跷穴满,有灵枢半夏秫米汤法;胆热则口苦心烦,前有温胆汤,先生又用桑叶丹皮山栀等轻清少阳法;营气伤极,人参人乳并行;阳浮不摄,七味八味可选。余如因惊宜镇,因怒宜疏。饮食痰火为实,新产病后为虚也。

《湖岳村叟医案》之失眠门

余友张耀朗,舌耕士也。以劳心过度患失眠证,彻夜不眠。某医曰是心火妄动。用犀角、*连、竹叶、石膏、灯芯之类,服数帖不效。请余往治,诊得肝脉弦数有力。经曰肝藏*,肝热则*不守舍,如何得睡?用宁睡清肝汤,一服见效,二服痊愈。前医云心火妄动者,诚然,惟知正治,不知隔治之妙也。宁睡清肝汤:生白芍30克、龙胆草6克、胡*连10克、丹皮15克、青皮12克、龙齿18克、栀子l0克、柴胡18克、香附10克、当归15克。水煎服。

按:失眠又称“不寐”、“不眠”。张景岳云:“劳倦思虑太过者,必致血液耗亡,神*无主,所以不眠。”肝藏血,血藏于肝则肝柔和,劳伤过度,则血液亏耗,形不藏血,肝阳偏盛,相火上亢,心君受扰,神*不安于宅而致不寐。翟氏明晰医理,用苦寒泻肝之龙胆草、胡*连、丹皮、生栀子直折相火;合龙齿以镇雷火;重用归、芍柔肝补肝,佐柴胡、青皮、香附疏肝解郁,令其条达。因此,不治失眠,而失眠自愈也。

邑内孔姓妇,六旬外,患失眠证,月余不愈。某医作阴虚治之不效。请余治疗,诊得心脉、命门脉俱虚细无力,此证乃阳虚不能济阴之故。当用阳药以济阴,使阴阳平均,自然睡熟。遂开桂附八味汤加减。服一帖无效;又投一帖,能少眠,更进二帖,竟得通宵清眠矣。桂附八味汤加减:熟地12克、山萸肉10克、茯苓10克、丹皮12克、山药15克、泽泻10克、油桂6克、附子10克、炮姜6克、巴戟天10克、杞果10克、破故纸10克、牛膝10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

按:是案翟氏诊得心脉、命门脉俱虚细无力,乃是心肾不能交泰,水火不能既济所致失眠证,用桂附八味汤,意在使心肾相交,水火相济,阴阳平衡,引火归元,失眠自廖。

邑西平厂村,余瓜葛亲李姓妇,年五十外,失眠。治皆用平肝泻心火之药不效。请余往诊,左尺脉细弱无力。经曰“阴虚不寐”,此证是也。用六味汤合四物汤,服二帖见轻,又三帖得熟睡矣。六味汤合四物汤:熟地18克、山药15克、丹皮12克、山萸肉10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当归10克、白芍12克、川芎10克、生地12克。水煎服。

按:左尺脉细弱无力,属肾水亏而致失眠,用六味扬合四物汤壮水制火,补血养阴,甚合病情,故服药立见功效。

《回春录》不寐案

费伯元分司,患烦躁不眠。医见其(舌)苔白也,投以温药,因而狂妄螈,多方不应。孟英视之,左脉弦细而数,右软滑,乃阴虚之体,心火炽,肝风动,而痰盛于中也。先以∶犀(角)、羚(羊角)、桑(叶)、菊(花)熄其风;元参、丹皮、莲心、童溲清其火;(竹)茹、贝(母)、雪羹化其痰。两剂而安。随与:“三甲”、二至(丸)、磁朱(丸)潜其阳,甘(草)、(小)麦、大枣缓其急;地*、麦冬养其阴。渐次康复。

邵竹鱼给谏,起居饮食如常,唯仅能侧眠,略难仰卧。仰而寤,无恙也。稍一合眼,则惊窜而醒,虽再侧眠,亦彻夜不得寐矣。多年莫能治。孟英以三才(汤)合枕中丹加*连、肉桂(交泰丸)服之,良效。

《花韵楼医案》

汪,小产之后,血崩月余,音低气怯,寐少咽干,面目浮肿,干呛阵作,良由血去过多,一派虚象集矣。古人以血崩为之崩中,中者,即脾胃也,前方纯用滋纳固涩,久服不效,何以尚不悟其理耶。盖肝主藏血,脾主摄血,脾失统血之司,血从内渗不已,由于滋之涩之,凝滞络中,所以时或淋漓若净,忽又瘀块如掌大者络绎而下,自觉心神无根据,肢冷泄汗。经云:阴阳互根.如环无端,阴从下渗,阳从上冒。其中枢纽,能无虑其不续耶?急进归脾法以为砥柱中流之计:*参(三钱)、九制于术(一钱)、新会皮(七分)、丹皮炭(一钱五分)、*芪(二钱)、大熟地炭(五钱)、地榆炭(三钱)、元眼肉(三钱)、归身(一钱)、白芍(一钱五分)、枣仁(三钱),用藕肉(二两)、湘莲肉(五钱)煎汤代水。

〔又诊〕前进血脱益气法,兼清营分,虚火崩决之阵顿止,胸脘乃觉舒和,略思纳谷。可知从前谬执*芪闭气之误,然肝肾空乏,八脉交虚,最虑腹膨漏带,干呛寒热。此四者崩后极易见之,不可不为预防:人参须(一钱五分)、*芪(一钱五分)、陈阿胶(二钱)、地榆皮(三钱)、西*参(三钱)、制于术(一钱五分)、炒丹皮(一钱五分)、枣仁(三钱)、白芍(一钱五分)、云苓(三钱)、元眼肉(三钱)、湘莲肉(四钱)。

〔又诊〕崩止三日,神脉皆振,头晕轰热,时仍有之,必得营阴恢复,风阳游行之象,方可全熄耳:人参(一钱)、制冬术(一钱五分)、陈阿胶(二钱)、牡蛎(五钱)、枣仁(三钱)、*芪(二钱)、西*参(三钱)、熟地炭(四钱)、川贝(三钱)、白芍(一钱五分),加鲜藕肉(一两)。

〔又诊〕肝风渐定,诸症较平,夜寐渐安,惟面色指爪白不堪,胃气虽醒,脾少健运,知饥不任油腻,须得屏除烦劳,静养百日,气血充复可期也:人参须(一钱五分)、制于术(一钱五分)、甘枸子(三钱)、炒枣仁(三钱)、绵*芪(三钱)、炙甘草(四分)、陈阿胶(二钱)、炙陈皮(七分)、元眼肉(三钱)、大黑枣(二枚)、加建莲(三钱。

〔又诊〕日来精神大胜于前,唇渐转红,眠食颇佳,阳明血液日长矣:*参(三钱)、炒枣仁(三钱)、炒米仁(三钱)、九制于术(一钱五分)、*芪(二钱)、炒白芍(一钱五分)、炙陈皮(五分)、炙黑甘草(三分)、陈阿胶(二钱蛤粉炒)、元眼肉(三钱)、大黑枣(两枚)。

《古今医案按》不寐案

汪石山治一女,年十五,病心悸,常若有人捕之,欲避而无所,其母抱之于怀,数婢护之于外,犹恐恐然不能安寐。医者以为病心,用安神丸、镇心丸、四物汤,不效。汪诊之,脉皆细弱而缓,曰:此胆病也,用温胆汤,服之而安。

〔附〕许学士治四明董生,卧则*飞扬,身虽在床而神*离体,惊悸多魇,通宵不寐,群皆以为心病,医之无效。许曰:以脉言之,肝经受邪,游*为变,非心也,以肝有邪,*不得归于肝,是以卧则飞扬若离体也。肝主怒,必小怒则剧。用真珠母为君,龙齿佐之。因有龙齿安*虎睛定魄之说。

震按:此二条,俱凭兼见之证,辨为肝胆之病,若汪案之脉细弱而缓,何以不认作阳气两虚?许案不载脉象,亦难核辨,然肝胆之不寐易治,而心之不寐难瘥。盖心藏神,肾藏精与志。寐虽由心,心赖肾之上交,精以合神,阴能包阳,水火既济,自然熟寐。内经谓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又云:阴跷阳跷,阴阳相交,阳入阴,阴出阳,交于目锐眦,阳气盛则瞋目,阴气盛则瞑目。此是不寐要旨,非肝胆病之不寐也。如人并无外邪侵扰,亦无心事牵挂,而常彻夜不寐者,其神与精必两伤,大病将至,殊非永年之兆。虽投补心补肾之药,取效甚难,即内经秫米半夏汤,亦有效有不效,或初效继不效。而病者辗转床褥,必求其寐,愈不肯寐,更生烦恼,去寐益远。慈山先生老老恒言云:寐有操纵二法,操者如贯想头顶,默数鼻息,返观丹田之类,使心有所着,乃不纷驰,庶可获寐;纵者任其心游思于杳渺无朕之区,亦可渐入朦胧之境。此诚慧心妙悟,可补轩岐所不逮。

按:汪石山(-年),名机,号石山居士,安徽人,明代医学家。行医时代跨度较大,医案也缺少年代说明,但不用温燥,已是明显。

《也是山人医案》不寐案

梅,三十六岁,昨进凉解方,身热已止,口渴亦减,是邪解之象。但呕吐妨食,寤而少寐,余邪未清于胃腑。经云:胃不和则卧不安。拟温胆汤:鲜竹茹(一钱五分)、制半夏(一钱五分)、茯苓(二钱)、枳实(二钱)、橘红(一钱)、姜汁(冲入,一钱)、川石斛(三钱)。

车,三十一岁,不寐多日,气逆欲呕。此属肝阳上升,阳不下交于阴所致。进酸枣仁汤:酸枣仁(炒黑切研,三钱)、知母(四钱)、茯苓(一钱)、生甘草(三钱)、川芎(五分)。

潘,三十五岁,脉细面白,寤不成寐。归脾汤主之:嫩*芪(三钱)、焦于术(二钱)、远志(五分)、当归(一钱五分)、炙草(五分)、枣仁(三钱)、茯神(二钱)、龙眼肉(三钱)。

钟,四十五岁,痢久伤阴,痢止泻减,脉象右微,泻血一次,颇多,汗泄不寐、心、脾、肝、肾皆亏,阳气不肯下交于阴,脏病散,难奏效,深虑反复,议养荣汤去桂、芍、远志、陈皮,加枣仁:人参(五分)、炙*芪(二钱)、炙草(五分)、炒松熟地(四钱)、五味子(三分)、当归(一钱五分)、茯神(二钱)、枣仁(炒焦研,二钱)、甜冬术(二钱),加桂圆肉(二钱)。

又,议人参养荣汤去桂、姜、枣:人参(五分)、绵*芪(三钱)、炙草(五分)、甜冬术(二钱)、原熟地(四钱)、当归(一钱五分)、五味子(三分)、陈皮(一钱)、生白芍(一钱五分)、茯苓(二钱)、远志(去心研,四分),加左牡蛎(二钱)、龙骨(研,一钱)。

又,两颧赤色,阴火上升,口干汗泄,少寐,下纯血已止,此血由经阻三月,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三阴大亏,经断瘀阻,乃温补内托,而始下此病根也。与痢症下纯血例于不治之条迥异,然前方已臻小效,脉右微已振,左脉稍濡,腹痛忽冷忽热,踞于少腹,腹为阴是也,酸水涌溢不止,木邪何疑。当此气血交亏,无清火法,必得导火归原,方是治病法程,仍议人参养营汤去当归、姜:人参(另煎冲,五分)、嫩*芪(三钱)、炙草(五分)、淮熟地(五钱)、五味子(三分)、炒焦白芍(一钱五分)、甜冬术(二钱)、远志(去心研,四分)、云茯神(二钱)、陈皮(一钱)、加大枣(二枚)。

总按:江南名医邵兰荪行医时间是在清末民初的火燥大时代。我们读前贤医案,常常只注重其中的症状描述和处方用药,忽略了其所处的大环境。邵氏用药特点全在清凉滋润柔养的大框架内,非常类似叶天士用药法。其余医案,除《湖岳村叟医案》外,完全吻合大司天用药式,大多是远离香燥热补,多用阴柔滋养;尤其王孟英案,舌苔白腻,仍是当做风温兼痰湿,医者当味其真谛。

声明:本

1
查看完整版本: 周末分享前贤医案赏析之不寐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