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筒屯镇广胜村村医马世辉,讲述入户调查时他与村民之间的暖心故事。
“虽说我们不是当兵的,但接到命令的时候,领导说这就是死命令,咱们要立马去办!如果落下一例,就是把村里所有的老百姓给耽误了,这个责任咱谁也担不起,以后的时候想起来,永远都会自责的……当时我就是抱着这样心理,以最快的速度开始了返乡人的排查……”克尔台乡扎朗格村医马红*说。
他一只脚的袜子磨没了,露着脚后跟和脚趾头。23日上午开完视频会,下午连着晚上、第二天大年三十,他走了多户,挨家挨户排查返乡人员……
2月3日,记者赶往杜尔伯特县克尔台乡、烟筒屯镇、腰新乡,采访其中9位村医。据了解,杜尔伯特县共有乡、村医生人,投入到这场战“疫”的有名。
一个村级卫生室,常常只有一个或两三个村医,他们守护的却是一个村几千人。
采访中了解到,疫情发生后,大庆全市各区县余名乡村医生,有近名投入到抗疫一线,他们像所有逆行的白衣卫士一样,站在了村庄保卫战的最前沿。
1:妻子写给村医华文义的诗,在网上传
2月1日,克尔台乡蒙古族学校教师张艳霞给丈夫写的一首诗,在网上传开——
致敬——乡村医生
相映成趣的青山绿水,
镌刻下了你们忙碌的身影;
崎岖不平的乡村小径,
记录着你们的一次次出行。
行动不便的老人,
对你们的每一次测量血压欣喜等待;
留守的孩子,
最愿意抚摸着你们的听诊器无限憧憬。
有钱没钱都得看病,是你们对百姓的承诺,
一摞摞账单是你们医者仁心的证明。
……
一处处设在村屯的疫情检测站,
又听见了你们熟悉的说话声:
为过往的行人测量体温,
安慰着那一脸脸的惊慌。
当不期而遇的瘟疫再次纵横,
你们一如17年前一样选择了逆行:
站在农村防控疫情的最前沿
……
刘维荣为其他医务人员示范:疑似病例可疑者进入隔离室后我们怎么规范操作
克尔台乡克尔台村有6个自然屯,人口人。村卫生所坐落在屯西南,村医华文义在这里土生土长。17年前,非典疫情时期,他就是这一村老小的主心骨。
这些天,华文义与其他两名村医黑白颠倒地忙,三个人心无旁骛——紧张的就是这一村老小的安全。
村里人信任村医。乡里老话讲:村医门前走,家家都供酒。村医人缘好。年老体衰的老头老太,把村医当成可依靠的闺女儿子。疫情发生后,夜半时分,鸡鸣时刻,不管啥时候,村里人的电话都有打过来的,有的害怕,有的恐慌,有的又听说哪哪儿有人感染了……华文义认真听完,几句话回复,那头就心安了。
采访时,小村静悄悄,人们都听话地猫在屋子里。截至采访当日,华文义的工作薄上登记着克尔台村42名过年回家返乡人员的详细情况。
克尔台乡卫生院医生边工作边吃饭
像非典时期一样,华文义咋忙也习惯记抗疫工作日记,以下是摘录——
今天是正月初六,春节有习俗:三六九,往外走,应该是过年走亲访友的好日子,但今年不同,村里寂静许多,鲜见几个行人和车辆,都是不得不出门的。我今天是必须要出门的。作为工作在农村20多年的乡村医生,我们群体中的大多数人都经历了17年前的“非典”考验,更懂得这次疫情的危险有多大。早在1月23日(腊月二十九),我们克尔台乡卫生院就召开了视频会议,国家和市里的专家通过视频向我们普及了这次“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的传播特点及其危害性。
我今天要去的是特勒屯,那里是我们县与齐市交界处,县里设立了检测站,由我乡抽调12名医生成立6组,每组2人,一次执勤24小时,协同公安、交通等部门一同工作,我和另一个村医吴洪权是第三组。妻子给我装好碗筷,儿子用大保温杯给我沏了一大杯红茶让我带着,相比17年前,那时3岁的儿子,每次看见我穿上防护服坐上接我去特勒执勤的车就哭着喊:“爸爸!爸爸!”如今已经上大学的儿子反倒比我镇定,叮嘱我注意防护,别大意。
到特勒村大约有50多里地,路过的村屯路口也都采取了不同程度的检疫防控方法。在农村,除了我们这些乡村医生,乡村干部也都投入到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他们把住入村路口,减少外来人员入村。
到了晚上,过往车辆少了,接近半夜12点时,有一辆车开来,给他们测了体温,劝返,看着车远去。此时,村庄格外安静,偶尔有几声狗叫传来,心里很安然,虽然辛苦,但我们会尽全力守住这份安宁。
第二天8点半,我们下班了。不过,我还不能回家,因为接到村里和乡卫生院电话,平安屯有两个从杭州回来的人员。于是,我赶回村子,来到王敏、王鹏姐弟俩的家,他们都是我看着长大的孩子。
对两个孩子询问有没有经过武汉,有没有与来自武汉或湖北的人密切接触,在得知没有相关情况后,对他们进行48小时医学观察,记录有无发热、干咳、肌肉酸痛等症状,每天两次测温观察。现在这俩孩子已解除观察了,一切正常。这项工作是我们这些乡村医生目前做得最多的工作……
克尔台乡卫生院医生刘维荣在预检分诊台前为村民测温
2:28个月的女儿见到她就喊:“武汉加油!”
2月5日晚上10点半,是自大年三十以来,段微微回家最早的一个晚上,她一进屋,28个月大的女儿见到妈妈,突然冲着她喊:“武汉加油”!
“你说啥?”
段微微愣住了,问三岁小孩。
——“武汉加油!”小孩又喊。
她当时就哭了。
她抱起女儿就跟丈夫视频,已经13天没见到女儿的姜东,是杜尔伯特县公安局的一名辅警,同样战斗在抗“疫”一线。女儿见到爸爸的脸欢呼雀跃起来——姜东也配合着女儿大笑,但他流下了泪水——女儿造得没孩子样了,鼻涕拉瞎,头发成球了……
可怎能让小小女儿看到高大爸爸的眼泪!姜东紧紧地闭着双眼,又大笑又流泪的视频照片,在很多杜尔伯特人的
段医院一名“85后”医生,大山种羊场离县城里路。腊月二十九,她和丈夫都从各自的单位往县城的家里奔,要过年了!
刚到家就接到通知!她这边电话还没放下,丈夫单位的电话也来了。
第二天一大早,大年三十,夫妻俩开车拉着父母,抱着女儿,奔向各自的“战场”。把父母拉到场子来,是为了照看还不到三岁的女儿。但母亲体弱生病,只有70斤体重。自从把女儿扔给父母,段微微每晚回到家都是凌晨时分,第二天天没亮就走了。这期间女儿生病了,父母没有告诉她!
地处嫩江左岸的大山种羊场,占地22万亩,总人口人,场卫生院算上院长只有四名医生。返岗后,她第一个带头写下请战书,当日就身背消*喷壶器,连续10个小时到公共场所消*,挨家挨户进行消*隔离知识培训……四队、五队、六队、七队在山那边,地处偏远,半夜时刻一个男孩打来电话就说自己病了,问能不能有人去看看……段微微与六十多岁的吴凤*医生夜半赶去,结果男孩只是因为害怕,想见见她们……
截至记者采访当日,医院排查返乡人员97人。
克尔台乡卫生院医生们的午餐
3:年轻的村医年轻的*员
马红*兜里揣着一个小本,上面记着:马海霞:取书(糖果店);牟娟:买豆油;穆老太太:取药;吴红权:取药;李志良:取衣服;白刚:买50元柴油……
这些人名都是克尔台乡扎郎格村人。扎郎格村有3个自然屯,口人。马红*是扎郎格村医,他就是前文提到的,一天半走了多户,袜子磨露的村医(被媳妇看到才知道)。
急,是心里担忧真要有从武汉返乡的感染者,这个村就慌了……一分一秒都不能耽搁!
克尔台乡扎朗格村医马红*
好在常年打成一片,谁家门朝哪开都知道,村里的老人们都把马红*当自己的儿子。村里一对老头老太都聋,怎么喊也听不见,只有马红*能懂他们在比划啥。
“我们就是他们的家庭医生,他们有什么事就找我们!”
马红*的排查工作做得很顺。截至记者采访当日,他已经连续排查三次。
他是*员,36岁,腊月二十九开始,连轴转至今。每隔几天还要到县卡口执勤。疫情发生后,村里人都听他的话,不外出,需要购买啥吃的用的,
执勤回来,他转身就回到诊所上班,当下正是流感易发季节,村里时有感冒生病的,他不在,村里人心慌。
克尔台乡扎朗格村医马红*在教村里8岁小女孩如何正确戴口罩
村子里贴着防疫条幅
4:“稳住*心”的指挥官:医院院长马献国
年,马献国参加工作就在医院。他有乡村经验。非典期间,他经历过考验。
一个乡级卫生院,下辖8个村级卫生室,一共三十几名医生,链接的是9个行*村,34个自然屯,人。
疫情发生后,他是全乡卫生医疗战线总调度,更是全乡防疫工作总参谋。认真负责的乡长郭宇的电话随时打过来,问“这咋办?”马献国以专业角度跟他分析——乡、村、卫生战线三方密切配合,一切就科学有序地进行了!
“这时人心必须要稳,必须做到科学防控。”
马献国话语很慢,但很坚定。
“不能空喊口号,盲目往上上,往上冲,我都是换个思维去考虑,假设我去入户做医学观察,怎样才能做到既保护好自己,又做好工作。”
“非典”时期强化的意识,马献国这些年在卫生院就常备用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用物资。“常年给他们每人备了两套防护服,口罩、手套、帽子、防护目镜、N95口罩都有一些,你不能手头上啥也没有,我们首先要考虑医生的安全……”
“这些村医要是被感染了,那这个传播,可就快了!”克尔台乡卫生院医生刘维荣说。
站在克尔台村卫生室门前,记者为村医华文义与村医邢乙昌留下这张合影。
她也是一名*员。
疫情发生后,院长马献国在最初几天,昼夜不停就做一件事——制定指挥方案,按照乡村防疫现实情况编制防疫程序——《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流程》、《新型冠状病*预检分诊流程》……指导全乡卫生战线防疫工作。
刘维荣既要负责卫生院预检分诊工作,又要负责全乡30几名医务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每晚零点,她在
根据多年乡医经验,刘维荣又在播报中增加很多防范细节。
“他们跟城里的医生一样,同样承担着危险!”她说。多少天来,刘维荣没有时间休息,保护好村医们的安全,才是为最后一道防线安上盾牌。她还做一件事,因为时刻跟村医们战斗在一起,她了解他们在战场上的点滴细节,她把这些细节都记录了下来。
她爱她的同行们。
大山种羊场卫生院医生段微微背着消*喷壶器连续10个小时到各个公共场所消*
克尔台乡卫生院院长马献国在讲解医学观察流程(左)
5:他们是网底,他们是织网人
“我知道到了祖国最需要我的时候了!”杜尔伯特烟筒屯镇广胜村村医马世辉说。
“我就在村卫生室附近住,不用惦记,我这锅碗瓢盆,饭菜都有,老乡们天天都给送,不知是谁家送来的饭菜,但肯定是热乎的。”杜尔伯特腰新乡后心村村医冯士奇在电话里说。他的家离村卫生室就2公里,但这些天他始终没回去。
冯士奇是*员。他说:“为啥叫村医?村医是啥?村医就是这一村村民的医生,职责就是保护村民的生命安全,特别是重大疫情来临的时候,村医就是卫士,就是哨兵……”
院长马献国:“乡村医生干不了啥大事,就是日常百姓健康的守护。但老百姓跟村医亲,有啥事都让村医拿个主意……他们是你连着我,我连着你,心连着心,所以村医在乡村防控战场上,是最关键的先锋队。”
“在抗疫这块,我们把乡村医生叫乡村抗疫的最后一道防线,叫网底,什么意思呢?你打过鱼吗,冬天的网不得下到冰里吗?这鱼游到网底,才能被网住,但如果有一条鱼把网破了,那就没防住,就要溃散了……他们是网底,也是织网人,这网要织得密织得结实,就收住了!”县卫健局副局长陈福才说。
穿着防护服准备入户测温的村医
记者手记
爷爷说
水来土掩兵来将挡
有什么可惊慌
奶奶说
需要谁谁上
人人不都有一副肩膀
……
于是就这样就这样
村自为战
人自为战
天儿还没亮
战斗已经打响
十四亿人的大部队
九百六十万幅员的大战场
……
哦今天我懂了
每个人的脊梁就是民族脊梁
我明白了
我们的力量一一
就是
一一中国力量
大山种羊场段微微与同事在记录入户排查人员信息
一天半入户排查多户,马红*一只脚的袜子磨没了,露着脚后跟和脚趾头
采访村医时,我省艺术家费守疆的《中国力量》正在被传诵。
中国有多少村庄,村庄里有多少千千万万的人。疫情来临,最危险的不是村民,而是村医。但他们就守护在那里。
“战时”考验“平时”!
告别9位村医,慢慢明白他们为什么这样“淡定”自信!来自他们平时的准备:平日里他们长期为村民建立健康档案,张二哥李二姐家几口人,得过什么病用过什么药……都装在他们心中;来自他们都经受过考验,从抗洪抗疫,到年抗非典,年H1N1甲流……他们有丰富的乡村抗疫经验。
此次采访的村医,还有杜尔伯特县烟筒屯镇东升村村医马海*,杜尔伯特县腰新乡胜利村村医张忠发、巴彦村村医程守国、全国优秀村医巴彦查干乡巴彦他拉村卫生室高彦彬……他们是此刻正奋战在大庆个行*村、个屯里的余名乡村医生的代表。
村医入户测温
村医在卡口执勤
(值得
大庆日报记者白玉兰摄刘为强
监制:王菲
编辑:红*邵玉婷
颜值高的都在看
韩立华检查小区防控:严控“不出”“不进”
大庆“眼神”登上央视!向奋战在抗疫一线的英雄们致敬
正月十七上班“新规”!全市各级**班子成员要坚守岗位靠前指挥
大庆公开曝光7起违法典型案例举报电话
大庆市11例确诊病例的行动轨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