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澹漪《西游证道书》是清代第一部《西游记》评点本。顾名思义,其最大的特征与意义在于首倡“证道”说,并由此开创道家评本的主潮。因为《证道书》以后,清代曾相继梓刻过五种《西游记》,即《西游真诠》、《新说西游记》、《西游原旨》、《通易西游正旨》、《西游记评注》,另有手抄本《西游记记》,现在所见一些在民间流行的残本断卷不在统计之内。它们与《西游证道书》一样,不但都是笺评本,其白文也多是节本,而且除《新说西游记》释儒、《西游真诠》有较多的谈禅内容之外,其他五种笺评本都属道家者流,很明显,它们都与《证道书》本有着血源关系。孙楷第断言:“盖皆从此本出”[1]。郑振铎《西游记的演化》胪列明清两代《西游记》版本次序,以《西游证道书》为清代各本母体,各通行本皆由其衍生而来。[2]这更加证实了《西游证道书》在清代《西游记》文本发展中的主流地位。现在,就让我们来考察、揭示清代“证道”说流行、泛滥的真面目。
汪澹漪《西游证道书》,岳麓书社
一、汪澹漪首创“邱作”说
有必要鉴别《西游证道书》的版本。该本子清初流行约三十年以后,由于它的翻刻本《西游真诠》的崛起,原本随之失去流传的优势,直至最终宣告湮没不传。[3]20世纪30年代初,孙楷第扬帆东渡赴日本访书,在内阁文库发现《汪澹漪评古本西游证道书》一部,“颇可惊叹”,并随即在年出版的《日本东京所见中国小说书目提要》中予以详细的记录。据《孙目》介绍,《西游证道书》的基本面貌如下:
汪澹漪评古本西游证道书一百回(内阁文库)
清初原刊本。目录题“钟山*太鸿笑苍子西陵汪象旭澹漪子同笺评”;正文题“西陵残梦道人汪澹漪笺评”;“钟山半非居士*笑苍印正”。板匡高营造尺六寸四分,阔三寸二分。前附“仙诗绣像”共十七幅。右图左诗,刻绘均极工细。第一幅“悟彻菩提真妙理”图,左下方有小字曰“念翼”。按“念翼”当即胡念翊,乃有名绘手,笠翁“无声戏”原本图,即其所绘。正文半叶九行,行二十六字。板心上顶格题“证道书”,中题“古本西游第几回”,下题“蜩寄”。明本《西游》,皆不言撰人,如陈元之《序》,且以为不知何人所作。自汪象旭此书,始以为丘长春作,“证道”之说亦自此书倡之。首冠以虞集《序》,次《丘长春真君传》(原注出《广列仙传》及《道书全集》)。次《玄奘取经事迹》(原注出《独异志》,《唐新语》出《谭宾录》及《两京记》)。第九回载陈光蕊事,目为“陈光蕊赴任逢灾,江流僧复仇报本”,今通行本即沿用之。其第十、第十一二回目,亦皆与今本同。后来评注本,如陈士斌《真诠》,张书绅《新说》,刘一明《原旨》,无不有第九回之陈光蕊事,盖皆从此本出,而增刻劣本之载虞集《序》者,胪列评人,而评语至简略,实亦是本耳。
《绣像西游真诠》,实则《西游证道书》
考这一“记录”可知:汪澹漪鼓吹“证道”说,可谓处心积虑,“无所不用其极”。把《西游记》笺评为《西游证道书》,他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工作:一、杜撰虞集《西游记原序》,首创邱处机作《西游记》说;二、以《悟真篇》等道经评点《西游记》,是为“证道”说;三,增插唐僧出世故事,对《西游记》作必要的艺术修补之外,以特殊方式打击佛教徒对《西游记》的热情。三者连环,层层推进,且以“邱作”说为前提。
由于世本刊刻时作者佚名,宣告“不知其何人所为”,汪澹漪便有了将《西游记》“花落道士家”——归入道教——的机会。在历代道祖中,汪澹漪最钟情吕洞宾(以著有《吕祖全传》为证),可惜时代不合,于是宋元之际名扬天下的全真教七子之首[4]的邱处机,便顶替吕祖成为最佳选择。
邱处机(—),原作丘处机,讳孔子改。宋(金)元间道士,字通密,号长春子,登州府栖霞(今山东栖霞市)人。道教全真道北七真之一,龙门派祖师。著有《磻溪集》、《鸣道集》、《七真年谱》等著作。元太祖曾召见于雪山,赐号神仙,爵“神仙”、“太宗师”,并令其总领天下道教。成为历史上最具盛名的道教人物。死后遗骨葬于北京白云观。应该承认,汪澹漪选择有显赫地位的邱处机作为《西游记》作者是很有眼光的。
影视作品中的“全真七子”
为了增强“邱作”说的可信度,汪澹漪煞费苦心。他先在卷首伪托元代大文豪虞集《原序》中借衡岳紫琼道人之口点明所谓邱处机著《西游记》的经过,后接《长春真君传》,宣扬邱祖赴雪山谨见元太祖“一言止杀”的仁德功绩,又接《玄奘取经事迹》,介绍唐玄奘大师取经伟业。三者连环互证,给读者的感觉是再无可疑。
果不出其然,据钱大昕《长春真人西游记跋》转述,有“清代学界奇人”之称的毛奇龄者据元人陶宗仪《辍耕录》耳食之言大肆鼓吹“《西游记》出邱处机之手”,从此以后,人皆谓邱处机作《西游记》,“邱作”说流行三百年。[5]
这里,《长春真君传》即邱处机生平、《玄奘取经事迹》即唐僧取经事迹,都是有案可查的确切存在,惟作为“邱作”说直接证据的虞集《原序》真伪颇成问题,疑窦重重。
由《西游证道书》披露的虞《序》,是值得后人诧异的。虞集(—),字伯生,号道园,又号邵庵,卒谥文靖,临川崇仁(今属江西)人,系南宋抗金名相虞允文后人,列元代中前期诗文“四大家”之首。这篇《西游记原序》,尾署“天历己巳”即元文宗天历年间(—),比世本陈元之《序》()早二百六十余年,距《证道书》刊刻的康熙初期[6],则间隔三百三十余年,其真实性实在当可怀疑。据我所知,最早指认其为后人伪托的是澳大利亚学者柳存仁《西游记的明刻本——伦敦所见中国小说书目提要之一》[7],并为海内外《西游记》论坛普遍认同。考这篇序文,总括海内外学者们的意见,“伪托”虞集的破绽颇为明显,伪托的可能性较大。[8]
其一,该《序》不见于《道园集》(即虞集《道园学古录》)。鲁迅时已怀疑该序非为《西游记》小说而作,谓“清初刻《西游记》小说者,又取虞集撰《长春真人西游记》之序文冠其首”。[9]但正如美国汉学家浦安迪教授指出,鲁迅只看到它所序的是另一部同名的《西游记》,而并没有意识到“这篇序文本身就是赝品。”[10]现在我们可以知道的是:不仅《道园集》没有这篇《序》,而且李志常所著《长春真人西游记》中也没有这篇《序》,因此结论只能是由后人伪托。或为《西游证道书》笺评人汪澹漪(包括*周星)辈伪作也未可知。
其二,虞《序》尾署:“天历己巳翰林学士临川邵庵虞集撰”,不符虞集身份,显系作伪者百密一疏,于无意中露出的破绽。
查虞集生平,《元史》本传记载他于泰定(—)初“拜翰林直学士”,文宗(—)朝“除奎章阁侍书学士”,而未任翰林学士。据《元史·百官志》可知,翰林直学士为从三品,翰林院侍书学士为从二品,而翰林学士为正二品。虞集才识卓越,但由于他的“南人”身份,未能进入朝廷高官阶秩,与当时元廷在*治上奉行民族歧视*策,实行所谓“四等人制”(即把国民分为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四种等级)的现状相符。“天历己巳”虞集尚任京官,任翰林直学士奉*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兼经筵官兼国子祭酒,与“翰林学士”尚差几个等级[11],是断不会将自己的官阶品秩搞错的。何况虞集在朝备受蒙古人官员的倾轧,忍气吞声,也断不敢自高身份,虚报官位、品秩,因为这对从*者特别是身为末等“南人”的虞集是十分敏感的问题。事实上,在虞集诗文中多署“直学士”,“侍书学士”、“侍讲学士”,以及“太史”、“史臣”、“博士”等官职,而从未署过所谓的“翰林学士”。
又,据《元史》虞集本传记载:“(虞集)早岁与弟槃同辟书舍为二室。左室书陶渊明诗于壁题曰陶庵,右室书邵尧夫诗题曰邵庵,故世称邵庵先生”。故虞集诗文中多署“邵庵”,但自出仕之后,特别是任职京官之后就不宜再署了,像《西游记原序》中一方面署有“翰林学士”的官名,一方面又署有表达早年高洁之志的“邵庵”,实在是不伦不类,令人不可思议。
关于邱处机作《西游记》一说,鲁迅曾分析说:“处机固尝西行,李志常记其事为《长春真人西游记》,凡二卷,今尚存《道藏》中,惟因同名,世遂以为一书;清初刻《西游记》小说者,又取虞集撰《长春真人西游记》之序文冠其首,而不根之谈乃愈不可拨也”。[12]现在细究虞《序》,看来问题并非这样简单:汪澹漪力倡“邱作”说,并非误将《西游记》(无名氏小说)与《长春真人西游记》“以为一书”,因为其序文中明说“书中所载乃唐玄奘法师取经事迹”,对于唐玄奘取经途中“经历艰难”,太宗皇帝御制《圣教序》表彰圣功的事迹了然于胸,同时还提出了关于《西游记》“所纪者在取经,而志实不在取经”、“特假此以喻大道”的看法,凡此种种都说明他倡“邱作”说是有意为之,“邱作”说与“证道”说互为表里。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商务印书馆
不过,正因为“邱作”说前提不实,日后被怀疑、颠覆的命运就也不可避免了。这是后话,暂且按住不表。
二、《西游证道书》:“证道”说的产生与泛滥
先插叙一个与本论题相关的问题:汪澹漪与《西游证道书》的关系。因为汪澹漪为《西游证道书》评注者,学界曾有疑问。
原刊本在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表述,或谓“钟山*太鸿笑苍子西陵汪象旭澹漪子同笺评”,或谓“西陵残梦道人汪澹漪笺评”,或谓“钟山半非居士*笑苍印证”,然大抵不出汪澹漪、*周星两人。那么评注者果为何人?过去一般以为是汪澹漪,近来*永年先生提出当为*周星:“这个《西游证道书》里的评点、包括每回开头用‘澹猗子曰’名义的评语,实际上都出于*周星之手而不是汪象旭(即汪澹漪)之所能写得出。”[13]其所据有两:一、《西游证道书》一百回尾有小注:“笑苍子与澹漪子订交有年,未尝共事笔墨也。单阏维夏,始邀过蜩寄,出大略堂《西游》古本,属其评正。”二、*太鸿(即*周星),生平甚详,其知名度大于汪澹漪,并多有其涉足小说创作、评点的记载。如吕晚村《寄*九烟》诗:“闻道新修谐俗书,文章买卖价何如?”且有自注:“时在杭,为坊人著稗官书”。*永年断定:“这谐俗的稗官书明明就是《西游证道书》”。
笔者认为:*永年先生提供的材料值得注意,但结论并不充分,汪澹漪对《西游证道书》的著作权尚不能被剥夺。因为该本几处重要的位置都明确标有汪氏姓名,如书名题“汪澹漪评古本《西游证道书》”,正文中又题“西陵残梦道人汪澹漪笺评”,板心中题有“蜩寄”两字,据《济阴纲目》汪氏诠释本《序》及《尺牍新语广编·凡例》,知“蜩寄”系汪澹漪书室名。又,在全书夹批中,曾多次提及所谓大略堂古本,与*先生所举“(*周星)始邀过蜩寄,出大略堂《西游》古本”眸合。就此问题,谭帆先生《小说评点编年叙录》“《西游证道书》一百回”条说:“此书评点一般归于汪澹漪名下,但从所列《跋》文,则又似出自笑苍子(*周星)手笔,实际应是两人合作完成的。”[14]王裕明先生则著文披露了一些新材料,旧话重提,进一步论述《西游证道书》评注者当为*周星[15],皆可资参考。而据窃意:汪澹漪为奉道者流,*周星则为正统儒生,崇祯十三年进士,官居户部主事,所著宏富多以正统诗文为主,两者相权,以定汪澹漪为差是。
谭帆《中国小说评点研究》,华东师大出版社
显而易见,汪澹漪笺评《西游证道书》的目的是为了鼓吹“证道”说。所作虞《序》因借于元人口吻,不外“仙佛同源”及“收放心”之类老调,证道意味还不算浓烈,其中云:
虽其书离奇浩汗(瀚),亡虑数十万言,而大要可以一言蔽之曰,收放心而已。盖吾人作魔成佛,皆由此心。此心放,则为妄心;妄心一起,则能作魔,其纵横变化,无所不至,如心猿之称王称圣而闹天宫是也。此心收,则为真心;真心一见,则能灭魔,其纵横变化,亦无所不至,如心猿之降妖缚怪而证佛果是也。然则同一心也,放之则其害如彼,收之则其功如此。
尤其可见出汪澹漪故作真言,其假若真。但在其他评点文字中则是无所顾忌,竭尽全力而不厌其烦了。本书《仙诗绣像》第一幅“悟彻菩提真妙理”诗云:“学仙须是学天仙,唯存金丹最的端。”第十六幅“功成行满见真如”诗云:“万卷仙经语总同,金丹只此是根宗。”揭橥道教金丹主题。第二回总批中汪澹漪明确把《西游记》视为道经,强加发挥说:
此一回内指点道要,至明至显,蔑以加矣。人能熟读细玩,以当全部《西游》可,即以当《道藏》全书亦可。只看此猿迅应四个“不学,不学”,一心只要长生,咬钉嚼铁,刚决无比。具此愿力,何患不能成道?今人因循苟且,才得一知半见,辄沾沾自喜,曰:“道在是矣。”毫厘千里,差谬无穷。非熟读此回万遍,不见其妙。
其意为:《西游记》之妙全在金丹大道。“按《西游》一书,处处借物证道”(第十九回回评),“《西游》中偈颂尽有极玄极妙者”,无非丹道,所谓“一言半句便通玄,何用丹经千万遍”(第二十回夹批)。
以此为主调,对其时“仙佛同源”、释道互证的思潮,即使是对纯粹的“佛家之事”,汪澹漪也要以金丹大道予以阐释。在第一回回评中说得很明白:
《西游记》一书,仙佛同源之书也。何以知之?曰:即以其书知之。彼一百回中,自取经以至正果,首尾佛家之事。而其间心猿意马、木母金公、婴儿姹女、夹脊双关等类,又无一非玄门妙谛。岂非仙佛合一者乎?……今观书中开卷,即言心猿求仙学道,而所拜之仙,乃名须菩提祖师。按,须菩提为如来大弟子,神仙中初无此名号。即此可见仙即是佛,业已显然明白。
而以道统释的“经线”即是道家五行学说。他说:
按此书中师徒四众,并马而五,亦明明列为五项矣。若以五项配五行,则心猿主心,行者自应属火无疑。而传中屡以木母金公,分指能、净,则八戒应属木,沙僧应属金矣……愚谓土为万物之母,三藏既称师父,居四众之中央,理应属土。龙马生于海,起于涧,理应属水。如是庶五行和合,不致偏枯乎?
所以针对“或问”:为何老君八卦炉制服不了孙猴,如来却能定猿?这一问题,本来颇不利于道家,如来法力高于玉皇以此明甚,但汪澹漪以仙统佛,以道教五行金丹学说予以解释:心猿属火,八卦炉锻炼是“以火济火,二火互煽,弥见其燥酷决裂而已,又安望其定乎?”而如来以五指化为五行山,“五行俱全”,心猿“则不期定而定”。所以他认为“一部《西游》,无处不暗合五行,金丹大旨。”为了宣扬“证道”说,他不仅把传播孙悟空长生之法的须菩提祖师认定为道仙,甚至连佛祖如来也穿上了道袍,改造成为法力高于太上老君的道祖了。
《*周星定本西游证道书》,中华书局
汪澹漪为鼓吹“邱作”说和“证道”说,不惜诸种伪托,多方造假。虽有诸多原因,但其自身的崇道立场是决定因素。汪澹漪生平事迹不详。[16]据《西游证道书》题署及其所著《吕祖全传》叶生《序》:“澹漪子为谁,予友汪淇右子也,号澹漪,其受教善师之门,道名象旭云。”又该书前《澹漪子自纪小引》自题:“康熙元年初夏西陵奉道弟子汪象旭右子氏书于蜩寄”。可知汪澹漪原名淇,道号象旭,号澹漪子、残梦道人,书斋名曰蜩寄,显系道门中人,且崇道心甚,对自吕祖至邱祖历代道家祖师崇敬备至,著《吕祖全传》,笺释*老著作《济阴纲目》,以及将《西游记》笺评为《西游证道书》都是其崇仙倡道的结果。
要之,通过汪澹漪的精心策划和不懈努力,“证道”说流行与泛滥便是自然而又必然的事了。
三、“亵渎圣僧”:关于“陈光蕊—江流儿”故事
虽然“邱作”说后来被推翻,“证道”说也遭到不断清洗,但《西游证道书》对于《西游记》文本发展无疑具有重大贡献。择其大者言之,学界一般将通行本第九回“陈光蕊赴任逢灾,江流儿复仇报本”即被称为“唐僧出世”故事者视为清代文本的重要标志,而这恰恰又以《西游证道书》为肇始。
众所周知,凡明本《西游记》(百回本)包括以“唐僧西游记”命名的唐僧本皆不载这一唐僧出世故事,《西游证道书》宣称:这一则唐僧出世故事出于一部叫大略堂《西游记》或《释厄传》的古本,并称不载这一故事的明刊《西游记》为“俗本”。这一举动,在清代《西游记》论坛反响强烈:不但信以为真,而且诧为异事,以致此后各种《西游记》版本竟纷纷加以沿袭,成为清代《西游记》与明本不同的一大特征。最为令人惊异的是,清代唯一的一部全本即张书绅《新说西游记》的白文,它在以明代全本作为底本翻刻时,却又别出心裁地采用这则唐僧出世故事,插入孙悟空大闹三界之后,作为第九回,而将全本中原来的第九回及其后的第十至第十二等四回文字,重新调整分割成第十至第十二回三回,结果便成为清代《西游记》版本中少见的异版,扑逆迷离,使后代的《西游记》研究者对其真面目至今疑团犹存。受其影响,如新中国成立后人文本系按明本(世本)校刻,本无唐僧出世故事,但20世纪50年代初版时竟将其收了进去,并排入正文,作为第九回,而将原第九回作为第十回往后调整;而在80年代重校时,则又把这则故事拉出正文之外,排在第八回后作为“附录”,并恢复了明本原貌。至于其他各种现代出版的《西游记》,或入正文,或作附录,五花八门,各行其道。不解其故者简直茫无头绪,而追根溯源,实际上都是受《西游证道书》的影响。其实,《证道书》本这个唐僧出世故事,并非从古本移植,而是据明代的简本朱鼎臣编《全像唐僧出身西游记传》[17](朱本)卷四改编而成。号称“出自大略堂古本”云云,不过是借古以自重。现李洪甫先生校注人民出版社新版《西游记》径直以朱本相关文字替代了这则唐僧出世故事,旨在恢复明本原貌,成为最新通行本的一处亮点。但是,百回本《西游记》中出现唐僧出世故事,据目前版本资料,实在是《证道书》本为始作俑者,不管贬之或褒之,信其真或疑其伪,《西游记》版本史上的这一现象,始终引起人们极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