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剧透,请选择性阅读。其实我更喜欢他没被采用的那个名字:《限期破案》,因为《除暴》这名字用在啥警匪电影都可以。
周五晚上陪着俩同事一起去看了《除暴》,我们仨人都是90年代初在公安宿舍/大院长大的孩子,对那个特殊年代自然是有不一样的情节。我在看完电影之后仍对影片中展现的那些90年代初的细节念念不忘,于是打算写个影评细数一下这部电影中展现的时代风味,文很长,因为这部片子里可以挖的细节基本算得上是近年来的警匪剧之最。
首先先评评看整个剧情,它无疑是年的最佳警匪片,因为年也就上映了这么一部警匪片。但就年度平均水准来说,年的警匪片平均线是高于18年和19年的,这有赖于前两年的同行衬托。阿祖和王千源两位老师仍然演了自己很擅长的领域,不同的是王千源仍然是那个干练火爆的刑警队长,但吴彦祖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只会跟*比组枪的串孩子了。
《除暴》在画面和考究上无疑是优秀的,特别是对于90年代细节的还原,我可以说是做到了同类产品无法比拟的高度。战术方面也中规中矩。但它诚然存在着一些瑕疵,例如几场比较尴尬的文戏(剧组估计是放弃文戏了),以及本可以做得更好的人物塑造。不过这些留到最后,先从以下几个方面细数影片对哪个少年壮志不言愁、风霜雨雪搏激流时代的完美回溯。
一、警用车辆。
除暴中的警匪车辆基本都还原了那个时代的特征。我非常好奇剧组到底怎么搞得到那么多还能开得动的老家伙来布置一条条街景,来让演员开着完成一场场打戏。
剧中出现最多的就是老款桑塔纳,也是那个时代公安的代表车辆。普版和旅行版都有出现。
老普桑的蓝白涂装非常显眼。
旅行版桑塔纳警车。
齐兵牺牲的时候开的就是一辆旅行版的老桑塔纳。车后空间大,放置武器还是押送犯人都非常方便。其实当时出现旅行版桑塔纳的原因之一是因为,三厢版的桑塔纳需求大,特别是各个*府机关基本用所以会出现购买不到的情况,而旅行版桑塔纳的售价在当时甚至比三厢版的还便宜。
剧中同样出镜率高的还有这种经典的昌河小面包车。
预告片里出现的昌河小面包与普桑同框。
昌河小面以“面的”的身份成为了一代人的共同回忆。而售价便宜,运载能力大的特性,在当时也成为了公安运兵车的好选择之一。在那个四轮车刚刚兴起,对车辆性能还没有很高要求的时代,昌河小面包的确解决了警用车辆不足的燃眉之急。
除了上述两种车,还有在当时比较“气派”,属于领导用车的老北京吉普车。
预告片中出现的蓝白涂装吉普。
风行在*警部门半个多世纪的老吉普车。
这辆老吉普是很多老公安同志,特别是*转老同志的珍贵回忆,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无数公安就是从这辆车开始学驾照、开始出任务抓捕的。吉普皮实耐用的性能,简单粗暴的外形,几乎没啥用的遮雨棚车顶总会成为很多退休前辈所津津乐道的趣事。甚至在年左右,也就是大范围退役替换为富利卡、德利卡等新警车的年代,仍有很多领导选择乘坐一辆吉普,这是情怀啊。
除了主角刑侦支队警员们用的车辆,《除暴》里其他警种的用车也无比考据。就好像下图的预告片截图,能非常清楚的看到经警们乘坐的运钞车是一辆老款道奇公羊。这辆车可真不好找了现在。
哪怕全副武装也很难防范AK和勃朗宁的强大威力。
道奇公羊后还跟着两个护送警员,开轿车。队伍配置也非常还原。
预告里倒在路上的经警。绿色上衣+迷彩防弹衣+深蓝色裤子,看看!剧组的细节做到了这种可怕的地步。要知道那会儿其他公安的裤子基本上都是深绿的。道奇身后这俩警员所乘坐的护卫车是尼桑公爵王,也是上个时代新公安学车的标配之一。在预告片中我真找不到,各位还请移步正片观看。
一老一少两经警的友情让人动容,个人以为是flag立的最好的一段。
经警这个警种已经是个过去时了,自年之后就不再有该警种。其实他们的配枪并不如电影里展现的是用霰弹,包括现在押运员用的霰弹也基本是97式,那时候用的还是79微冲居多,张君抢枪杀人抢来的也是79。
本片Flag均高高挂起。
其实这段最后牺牲的警员齐兵是有原型的。是一名为李敬的运钞车出纳。他在被蒙面的张君团伙用枪抵在背部推到运钞车时,用将钥匙插入锁孔,拼尽全力朝反方向猛然一扭,把钥匙拧断了,不让张君抢走一分钱。最终李敬身中4弹牺牲,却也为张君团伙的覆灭埋下了伏笔。这里还有段光华和齐兵的感情描写比较细腻,光华是不爱吃面的,但是齐兵牺牲之后,他却独自到面摊点了一大碗面边哭边吃,这桥段也侧面说明了俩战友感情多好。
最后说个剧组死抠细节的片段。
阿祖这段的演技真是让人拍手叫绝。
看看后边武警运兵车是什么,竟然真是老款考斯特!连这么几秒的镜头都一定要搞一辆和那个时代完全一样的车来拍摄,这种还原精神值得每一个剧组学习。
当然也有点美中不足,比如不知道为什么镜头没怎么多给那个时代很常见的边三轮摩托。那时候这类侉子非常常见,一车能载仨人,机动力强悍,是四轮汽车不足时运兵的好帮手。
湘江警用边三轮一类的侉子,也是那个时代不可缺少的警用载具。
二、警用武器。
《除暴》中出现了上世纪90年代领导们非常喜欢用的一把袖珍武器——77式手枪。这着实令人惊喜,这把枪套筒与护弓一体,可以单手上膛,但却在影视剧中极少出场。
此前出现过77式上膛的电影还是《玉观音》
在电影里,77式出面很频繁,剧中用警方用的手枪基本就是两派,一派64,一派77,钟诚、光华用的是64,而曹刚、齐兵用的是77(当然剧中基本是一闪而过,两把枪太像,不排除我有看错可能性)。两把手枪都属于袖珍武器,可以轻松放在裤袋里头,需要使用的时候直接一撸口袋开枪便打,在实战的时候非常方便。
在片方发布的花絮里明显看到曹刚老队副用的一把77。
在花絮里可以很明显看到这把77式,击锤内藏,标志性的方形护弓。77式是在领导之间非常受欢迎的防身武器,因为单手上膛功能在实战腾不出另一只手的时候是能救命的。老曹左手上海表,右手大串串,裤里77式,上身花polo的装备非常还原那个时代的老刑侦领导。
齐兵用的似乎也是一把77,在主题曲预告里出现了一闪而过的护弓上膛片段。
用指头推住护弓上膛是77式的标志性特征了,只可惜电影里没有给特写镜头,这把枪虽然诟病也很多,但的确是陪伴那个时代公安的重要伙伴。
再说说剧中钟诚的配枪,64式小砸炮。
预告与正片中都很精彩的靶场训练片段。
小砸炮在钟诚队长室外靶场练习快速上膛射击的桥段里有优秀表现,在结尾的浴场决战,虽然没命中对方,却也让钟队物理终结了阿祖的一根肋骨。这把小枪陪伴公安的年份久远,甚至到现在很多单位都还没淘汰完,本着“还能再战20年”的理念仍在服役。
以64、77为代表的袖珍手枪一直以来都是警队抓捕的好帮手,我个人的头一把配枪就是64小砸炮,赶上92换代潮的末期。小型手枪在城市实战中有难以取代的优势,这在剧中体现得很好,大部分公安掏手枪都是贴腰牛皮套或者口袋里直接撸出来的,体型小就是方便快捷,希望今后也能有64、77的后继者出现吧。
说完了手枪,说说剧中警方使用的唯一长枪——79式轻型冲锋枪。
光华在双手还健在的时候手持79猛扫敌人。
剧中的重案现场基本上人手一把79轻冲,这种情况很贴合当时的时代背景。54牛皮套,64小砸炮,79一上手,谁来把谁++。包括79射速与声效,在电影中的表现力都可圈可点。奈何他们遇到的是卡拉什尼科夫。(AK,收手吧,外面全是79!AK:还有这种好事?)
卫诗雅手持79微冲向敌人扫射。
这里还是要夸夸演员卫诗雅,努力的态度值得非常多小鲜肉学习。她在剧中的战术动作很干练,包括是训练花絮用真79抵肩射击的时候也非常稳当,是下了苦功夫的。这张预告截图里卫诗雅饰演的陈倩用的就是79最为经典的推拉打法,握住弹匣左手后拉右手前推,这在打79这种弹容量小,射速又快的微冲之时能提供不错的稳定性。
但其实真正的时候还是得打开枪托抵肩射击,别看叫有个微冲的诨名,79后座其实并也不小。
79作为一把服役了许久的警用冲锋枪,可以算是公安轻武器的代表。现在很多79也面临着逐渐老化的问题,继任产品LS5、LS7等冲锋枪慢慢替代了老前辈的位置。但不得不说大部分公安对79是有感情的,在执行任务的时候有这么个沉甸甸的老伙计躺在身边,就是安全与踏实的象征。
笔者单位即将淘汰的79式,它代表了一个公安时代。
剧中出现的道具79有两种,一种是发射空包弹正八经的道具枪,另一种是全黑色的塑钢模型。在看正片的时候只要注意枪身颜色就能轻易分辨出。
除了枪械之外,大银铐在电影里也算是高光道具。提一嘴决战时以手铐为指虎的方式,的确是那个时代公安惯用的,但钟队展现的不行,光格挡铁条了,往人家鼻梁上招呼啊倒是?镍银扣肉吃过没?
《除暴》武器和战术基本上是还原的很实在,但有一点比较可惜,就是那时候的刑警其实偏爱的是54式手枪,也就是俗称大黑星,但剧中基本一水的64和77,威力上略显不足。
不过算上阿祖,王千源老师已经揍过三个天王级的港星了。真不知道今后他能不能揍齐四大天王。
三、其他细节。
说到细节方面首当其冲提及的就必然是反派张隼团体。其实我在观影之后发现,张隼算是当时悍匪的集合体,也欢迎其他观众朋友补充。
影片反派“张隼”更像是用了“张君”在人们眼中的性格设定,以及他的一些案件。可张隼却操着一口粤语,其行事风格是叶继欢的,目标选择又与鹿宪洲高度一致,而结局无疑是张子强。
悍匪张君惯用的武器是54式、霰弹和77手枪,可张隼以及团伙惯用的是叶继欢所钟爱的AK以及进口撸子。“三分钟张君”的细腻性格加上叶继欢10分钟抢了5家金铺的狠辣果敢的手段融合到张隼一人身上,让他勇猛之余也有了谨慎冷静,那句“着急,就输了”更是贯穿两位男主的对决主线。
使用AK47打劫银行的叶继欢,影片中张隼团伙的形象无疑是参考了他。
影片开头钟诚队长在粪坑里抓到的“鹿振海”无疑是捏他了悍匪鹿宪洲。此人的恶行绝对不在几名HK悍匪之下,但最后和同伙一同被79打成了筛子。张君抢劫的偏好是百货商场,而鹿宪洲偏好银行,而张隼团伙在影片中期抢现钞、抢运钞车枪杀经警,后驾驶运钞车逃跑的桥段,无疑是借鉴了鹿宪洲的作案细节。
鹿宪洲使用的主要武器是少见的82式冲锋枪。
张君组织同伙进行训练演练的细节,在《除暴》电影中还原了些许。和张君有同样爱好的还有他本家悍匪张子强,但如果说是影视剧中表现更细节一些的训练,例如组织弟兄进行射击训练等桥段,在另一部知名电视剧《天不藏奸》里头有表现。在最后执行死刑的时候,武警们乘坐的是老款考斯特车,而这辆车的存在时代,与张子强在内地被执行死刑的年代相符。
96年张子强非但没被抢劫案定罪,反而脱罪并且获得万赔偿,这让他留下了这张经典振臂照。
再提到几个公安配角的造型,无论是女同志陈倩,还是光华齐兵那个上世纪歌星一样的发型,还是钟诚与老同志曹刚或花或素的polo衫,都非常符合那个时代的公安流行文化。剧组对于服装的考究到了魔怔的地步,剧中甚至出现了89式警服与92式警服的更迭。也就是随着剧情设定事件的变化,角色们制服的换装也是细致表现出来的。而且《除暴》里的公安角色在单位时偶尔警服,外出绝对便装,这点就已经超过很多穿着正装西装冲现场的很多刑侦剧了。
89式和92式在电视剧中也是常客,图中左为《英雄无悔》中的89,右为《草帽警察》中的92。
我这里夸一夸剧中塑造的女刑警陈倩,算是同类项产品中的楷模了。利落的发型与身手,干脆直白敢争辩敢认错的性格,必要时神助攻的角色定位,非常干练,非常讨喜。简直秒杀某些同类影片中甩长发靠色诱企图击破对手的“女特警”。卫诗雅真的给很多小鲜肉女演员上了一堂课,要怎么演出个好女警呢?前提就是,她对自身的定位是个“好警察”。(当然我不知道为什么陈倩全片都是粤语口型配普通话配音,这让她在念台词的时候多少有些尴尬,建议后续出粤语版。)
再说到警队抓捕张隼两名躲藏在小旅馆的队友那段戏,以现在的眼光看来,公安的行为与莽撞无异。没有战术排布没有提前计划没有火力压制,单靠着人海战术以伤换伤,这在很多人看来未免战术指导也太外行了,但是这里我就真得夸夸本片的警察顾问卢丽婵前辈,这段戏完美还原了当时警务改革前夕的痛苦。
剧中多次出现警车就这样把大檐帽盖在车头,这个细节很棒,是那个时代公安标识身份的常用手法。
广东佛山在年年底成立了中国首支公安特警队,队员构成海*陆战队与陆*侦察营等多部门的特战人员,而其他大部分省份的特警队(包括原型直辖市)都是在90年代初期才组建的。在多年时间中,警队一直都进行着从海上、山林战场作战往都市作战方向改革的摸索。在影片设定的时代中,那座原型都市的特警或许还在组建前夕,应对这些悍匪的主要力量正是刑警队。而那个时代公安刑警,在缺乏现代都市作战理论基础的前提下,使用的就是上个时代最直白的抓捕风格,也就是不顾命的往前冲,人不够了从其他队借,无论如何一定要把对方拿下,不死不休。
那时候的巡特警还叫“巡逻警察大队”,能做到每个标牌都是贴合时代的准确,着实不易。
但这前夕的不畏牺牲,也从侧面体现了,警务战术改革、科学技术换代、装备的更新对这支队伍有多重要。警队不怕牺牲,但警队要在能够自保的前提下击退敌人,正如剧中钟诚训斥陈倩的那段戏,你自己都要死了怎么去保护其他人?这也正是现代警务战术的基础理论之一——危险+1。
时代变化这点,在片中的另一个细节——监控探头的安装上体现得尤为强烈。那时候最先进的探头也没有“联网”这一概念,都是要用盘子考回来一张张看的,而公安网的普及是两千年后的事,全面电子化办公是在奥运那会儿。探头这类警务先进科技的普及,真的对社会治安起到了质变的推动。
总结:如果给《除暴》一句话的评论,那么我会说,它是一部不错的警匪电影。
他完美还原了那个时代的社会角落、公安文化、警用武器、车辆载具、穿着品味等细节,而且不只是样子货,剧中每个角色都像是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一样,没有一句让人觉得出戏的现代用语。哪怕非要给钟诚队长非常尴尬的即兴演说找个理由,那么那个时代的警察风气便是如此,在决战之前演说鼓舞士气,用口号和精神洁癖支撑着正义信念,又用血肉之躯与不怕死就是干的勇敢来实践它。
在那个公安能靠一把64震慑住整个*场的时代,队伍的精气神是非常高涨的。
《除暴》也是为数不多的,正反派内部都非常团结,且团结得让人很喜欢的电影。支队里新老几个民警都很有辨识度,警队之间在平时生活里的互动很接地气,平淡的开心为了光华齐兵等人后来的牺牲与重伤增添了不少心疼感。在张隼团伙损失第一个犯罪分子的那段戏我注意到一个细节,钟诚支队长在楼上打着打着79快没子弹了,可反派们即将逃跑,他扫了一梭子店牌,光华、齐兵、陈倩、老曹几个人马上明白,立刻理解队长意思,协助他集中火力把牌子打下来砸坏了反派的车。这说明这支队伍内部是高度团结协作的,这类有趣的小细节在影片中比比皆是。
此片中警方火力不差。
当然了,反派的大男孩们也一样出彩,比如张隼和老乡小老弟半开玩笑用枪指脑袋的打趣,又比如那个握着佛珠平时都要祈祷,性子又最烈最喜欢喊打喊杀的秃子,反派的团结并不刻意,而真的像是杀人放火一路磨炼下来的枭雄相惜。
除暴并不完美,甚至说缺点也不少。比如逻辑自洽上的问题。钟诚在影片第一个小高潮后愤怒地教育了陈倩“不要以为穿着警服就防弹了”,指责她不穿防弹衣就上重案现场是不冷静,可最后呢?他捂着条浴巾就一人把张隼给办了,连支援都不带赶到的,这多少让人感觉有些双标。又比如,剧中的重点台词大多显得刻意,“警察不是防弹的嘛”“总会再次相遇的”“你究竟对我说了什么”,读的既没感情,对剧情又没什么帮助,像是在写命题作文。还比如,整体文戏上的硬伤,张隼的感情戏还不如不加。以及我个人认为最严重的的——每个角色的Flag立的太过明显了啦!!长幼俩经警,光华在重伤前,齐兵在牺牲前的表现,完全都是戏台上插满了旗子的老将*,只等着剧情推动他们的杀青,没有一点儿突发感。
归根究底,《除暴》是值得看,值得细细考究品味的片子,是一部合格线水准上的警匪片。如果你对90年代很感兴趣,那么你会很沉浸在电影给你塑造的环境中。但不可否认,《除暴》距离优秀还是有段距离的,因为一部优秀的警察题材电影,不能只靠公安情怀与怀旧还原,其实还有很多能够做得更好的地方。希望日后能有更多更优秀的公安作品出现吧。
最后,再夸一下影片的警察顾问,卢丽婵前辈、同志、战友、老师。如果再有人问我针对一部公安题材影视剧,怎样的顾问算是做到合格,怎样的片方算是做到用心,怎样的剧组算是做到了相互成就的话,那么《除暴》,绝对是不亚于《重案六组》的教科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