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权威看白癜风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对产品质量与车主投诉最无谓畏惧的品牌,或许就是这个来自北欧的“高贵”份子:沃尔沃。背靠吉利的优势,在这看似火爆的销量背后究竟又隐藏了什么?成为中国“孩子”后,如此“吃相”未免也有些太过于难看。
9年的时间,作为同级别竞争对手的3系、C级、A4都已经历经了一次换代。而现如今,终于在双十二当天,沃尔沃的S60也在中国进行了自己的处子秀。
我们可以得知,全新沃尔沃S60在中国的售价为28.69万-46.19万。这样的价格与宝马3系的29.39-40.99万和奔驰C级的30.78-47.48万,多少有些差距,但与奥迪A4L的28.68-40.18万的售价几乎相同,这样的定价无疑是对自己产品有着绝对的自信和期待,也或者说这是对自己品牌的盲目自信。
寒冬之下的年,我们看到了车市的低迷与潮起潮落,沃尔沃目前的当务之急是要摆脱自己头上豪华品牌第二阵营的称号,但是BBA所设下的行业标杆是如此容易突破的吗?凯迪拉克和雷克萨斯又是那么轻易可以跨越的吗?
沃尔沃在大步前进的同时,回首过往,这个曾经让全世界人民都冠以最实惠耐用的豪华品牌究竟在产品力上还能否延续过往的辉煌?在这篇文章中,或许你会有不一样的看法。
历史中的沃尔沃,最终还是情定东方
对于沃尔沃,相信只要是对车稍微有些了解的人都不会陌生,它来到中国已经20年以上,也是豪华品牌阵营最早进入中国的选手之一。
谈到这个品牌,老一辈人都耳濡目染的知道,它是安全带的发明者、儿童座椅行业的先锋,正是在安全性上的剑走偏锋和贯彻深入,才让这个来自“苦寒之地”的品牌享誉全球。可是,对于沃尔沃,这个有着92年历史的“老家伙”,一路走来并不是一帆风顺。
年,这是中国汽车市场积蓄多年,准备爆发的前夕。而当年的福特由于资金的困难和经营问题,在一片唏嘘声中出售了这个品牌。所以我们可以清楚的记得,也就是在年,吉利以18亿美元的天价,%股权收购了沃尔沃,用中国人独有的豪气,上演了一场看似不对等交易。
现在看来,或许正是当年前瞻性判断,让吉利这个品牌再往后的数年间快速成长,由于技术的反哺和不断地资金注入,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吉利的市值翻了50倍,沃尔沃也从奄奄一息的颓势,转变成现如今估值接近亿美元的车坛“一枝花”,不仅起死回生,日子还过得越加的滋润。
这一切看起来都很美好,双方互利共赢的模式让每个中国消费者感到骄傲,可是繁荣之下的吉利卧薪尝胆,在推出领克这个品牌后获得了大家的一片好评,反观沃尔沃呢?投诉、质量问题的大面积爆发让所有人大跌眼镜,新车的巨幅降价与维修保养所造成的纷争甚至都在行业内成为了笑柄,官方的静默与淡泊也让很多人怀疑,这个品牌究竟还是那个它吗?为何可以如此对待曾经拯救自己的国家与市场?
漠视消费者,沃尔沃与“豪华”渐行渐远
年对于沃尔沃来说,其实是丰收的一年。在残酷的市场中,它以8.1%的全球市场增量和15.2%中国市场增量,几乎是碾压式的血洗了豪华车市场,可是物极必反的道理一直是市场中无法逃避的规则,销量的增长来自于何种底气?是优秀的动力?精湛的操控?优雅的外观?还是顾客至上的服务?以上都不是,沃尔沃的增长来自于近乎疯狂的降价与打折!
这样的做法对于早期购车的消费者来说是极不负责的,用户出于喜爱和信任,在上市之初就掏出真金白银的支持,换来的却是半年后的7折促销,如果作为车主心里是何种滋味?而这种过河拆桥式的做法对于品牌更是一种无形的伤害,我们也可以反过来的推想,如果对于自家的产品确实自信,何来跳楼价这种说法?
我们以目前沃尔沃轿车市场的旗舰车型S90为例,其官方的最低指导价为37万左右,但是从网上众多的真实成交价格来看,成交的价格甚至已经下探到了27万元甚至还有库存车达到25万元的低价,与普通的高配版本B级轿车毫无差别。可是S90的整车行驶品质却比不上大多数B级车,这几乎成为了用户的共识。
又或者,我们可以来看看XC90这款车对于降价的“理解”,在年上市的新款XC90,在完成发布会后的仅半月之内,降价就已经达到了18万元以上,官方的定价体系与相关的负责人就好像喝多了假酒一样的随意。
虽说,巨额的让利会让消费者感受到真实的实惠与快感,但是别忘记,这是个不折不扣的豪华品牌车型,仅靠降价维持住一时的账面数据确实有利于管理层的“升官发财”,这种做法高明吗?很高明,因为沃尔沃会用自己切身的行动来告诉你,即使车价让利了,依然会有很多的方法,让消费者把钱重新还给它,这就是看似“精明”的商业手段。
而我们也看到了,沃尔沃在投机取巧这么久,终于遭到了市场的反噬,那就是铺天盖地的用户维权,沃尔沃似乎与“豪华”也渐行渐远。在现如今的市场中,笔者甚至觉得沃尔沃的质量水平与服务完全不配“豪华品牌”这四个字。
设计与质量的集体扑街,就因为你很高冷?
在今年的美国消费者质量报告之中,我们可以看到日系车包揽了项目前四,毫无悬念的结果确实让人索然无味。但是我们在翻看到排名垫底的品牌时,惊喜往往就是如此戏剧性,今年的垫底成员,往年霸榜的菲亚特、道奇、GMC都痛定思痛有了小幅增长,而沃尔沃成功来到了榜单垫底的位置,这种断崖式下跌的让人出乎意料,更意外的是在中国,根据中国车质网的报告来看,XC60T5版本车型荣登今年消费者投诉车型榜首的位置,就连全新刚刚上市的V60都没能幸免,那为何XC60成为大家口诛笔伐的车型,如此“内外兼修”的表现究竟从哪说起?
问题的爆发主要来自于,全车的共振、发动机抖动。我们以一份5月份的榜单为例,XC60为沃尔沃在中国市场最为畅销的车型,从侧面也可以考验数据的真实性,用户普遍反应车型的共振问题,相比4月份的投诉量,我们可以看出在5月比例近乎暴涨了7倍!排在第24位的S90也同样被这两个问题所困扰,如此症结也非常明确的说明了此型号的动力系统从设计之初就有着质量问题,而厂家选择了无视。
从其中的一篇描述中可以得知,车辆在怠速及行车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共振现象,会导致车内乘员耳鸣、头晕、头痛,在冷车启动时尤为严重,同时在车速恒定于27km/h左右时,车辆会有不自然的晃动感,导致车辆的舒适性再次的降低。随着时间的推移,沃尔沃亚太厂家就该问题未发布相关情况说明,目前为止的总投诉量已经超过了宗,在所有SUV车型中排名第一。
从具体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面积爆发问题的多为T5版本的车型,而在配备了电子主动阀门的T6车型上,则没有任何问题。而从论坛的反馈中,也可以看到某些T5车型的车主在加装了电子阀门以后,确实消除了共振。但是更多的车主却不敢盲目加装,因为从源头来说,这并不是原厂的配件,很多车主害怕会因此失去保修。另外,车主认为在T6车型上已经有了正确的解决方案,厂家应该负责任的统一召回,意外的是沃尔沃并没有这样做。
沃尔沃给出的方案是,统一刷写一版叫“维修2.0”的软件程序,在更换掉后尾门上部的两块橡胶件,这样的解决方案不仅没有解决掉原有的问题,甚至还有用户反应在“维修“后遇到了比平时更加强烈的不适感。曾经的沃尔沃在追求安全性的同时,也在追求车内乘员的健康,而现在对于健康态度的°大转变,确实让人无法接受。
低频共振,归根溯源,其实就是来自于车辆的设计缺陷。在样车阶段的路试过程中,厂家必然会发现问题,但是并没有给予解决,反而选择无视这个本就不应该出现的问题。可这就是XC60的全部槽点了吗?
其实并不是,因为我们可以看见,正常车型设计的后车门会与轮拱罩边缘预留出一段距离,而XC60却直接将车门边缘作为轮拱罩的一部分进行设计,这样的做法不仅会让车门从此变成藏污纳垢的“橱窗”,也会让这一区域的刚性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一家以安全为先的厂家用如此没有底线的设计和隐藏缺陷来“出卖”消费者对其的信任,这样省钱烂口碑的做法是为何?中国市场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品牌方给出的竟是如此的“以礼相待”?
买车的实惠与快乐,维修保养全部还回来?
作为一个离豪华越来越远的品牌,如今维修和保养的价格却是越来越豪华,甚至有着越级的趋势。现如今,买一辆沃尔沃并不难,可是要养得起它,很不容易。
我们以前文提到的S90为例,作为一台落地在35万元以内的轿车。其中。2.0T版本车型每次的小保养的费用大约在1左右,大保养的费用则是元。根据保养手册00公里进行一次保养的费用来看,我们在用车正常5年/十万公里的里程内,在保养上我们就需要支付大约2万元左右,平均下来就是每年4千元,高额的保养费用已经与宝马5系,奥迪A6持平,可是如此的产品力表现,却很难搭配上如此高昂的使用费用。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已知的所有价格,都是沃尔沃官方经过一次大幅度调价的结果,其中最高降幅达到55%,常用的空调滤芯价格下调20%,雨刮片降幅高达40%。网上的一句笑谈:只有修车的时候才知道沃尔沃是豪车。也在不断透支着这个品牌所带来的感受,因为沃尔沃多数车型的很多配件都需要进口,这不仅在时间上就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同时市场的配件自然也不会充裕,那必然的结果就是维修价格的居高不下。
例如S90更换前保险杠费用大约需要元,更换大灯价格更是达到了元,而且对于维修沃尔沃的门槛极高,不仅拆装的工序复杂,而且只能在4S店进行维修,因为凡是需要涉及到电脑方面的调试,普通店家完全没有办法维修,原因也是在于沃尔沃的电脑和程序不对外公开,4S店的价格自然又是一个更高的槛。对于汽车后市场如此混乱的管理,也直接导致了沃尔沃在二手车市场的价格一路下跌,成为豪华品牌里最不保值的品牌。
一手好牌却打的稀烂
沃尔沃作为老一辈人的经典记忆,在成功“回归”中国后,本应该有着更好的产品力与市场表现。我们很高兴的看到,中国市场对于这个品牌的热爱与支持,因为从本质上来说,它也是我们国家除红旗外,最为高端的品牌。但是消费者的热爱却慢慢的惯坏了这个“收养”来的孩子,“以价换量”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做法来盲目扩张市场,无疑是相当具有破坏性的,而设计与质量的全面“开倒车”,也让越来越多的用户和潜在消费者避而远之。
中国豪华车市场,从来都没有独善其身的说法,奔驰作为“头号玩家”在出现广为人知的机盖维权后,销量也在后面的几个月中出现了近三年来的首次下跌和波动。我们也可以看到,在现如今消费降级和用户专业知识储备不断上升后,市场上的选择越来越多,而每个品牌越是试图掩盖什么就越会发酵什么。
作为一个有着90多年历史沉淀的品牌,在现如今车市不断大浪淘沙的时代背景下,若不能做到产品力上的真正完整与品质感,用户何来的真心?品牌何来的复购?市场和用户的包容与耐心是非常局限也是非常不稳定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品牌通过玩“心机”所获来的殊荣不足以承载它今后的安稳。
文章的最后,笔者也想说:不要做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品牌,因为市场再抛弃你时,从来不会跟你打招呼。
消费者的心胸也远没有想的那么“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