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白芷酊是不是治白癜风的药物 http://pf.39.net/bdfyy/bdflx/150405/4603802.html★榜样★
观榜样见贤思齐,学榜样躬身实践。榜样是一盏明灯、一个标杆、一面旗帜,榜样是激人奋发的力量。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官微开设《榜样》学习专栏,聚焦学校师生榜样,发挥榜样引领作用,通过讲述身边的人和事,展现南工人坚定信念、践行初心、拼搏奉献的生动实践和精神品质,使榜样的力量直抵心灵,化作奋进新时代的强大动力。
书香氤氲,似有花薰
南工人用层层叠叠的书籍
为自己搭建了
思想与心灵的栖所
在文字流芳的画卷里
感受天地的渺渺余韵
他们是图书馆的早鸟,是图书馆的夜猫
他们立志读经典,阅百科,拓视野
他们是近一年来
南工借阅量最高的“图书馆达人”
机械工程学院学生方道奇
年借阅数量87本
来到南工将近三年的方道奇,几乎走遍了学校的每个角落,但最让他喜欢的还是学校的图书馆。“从一楼机械专业类书籍到五楼外国文学与艺术类书籍,都是我经常久久驻足的地方,是我心灵的栖息地"。入校以来,方道奇贵将大量的时间用在了读书上,碰上没有其他学习任务的时候,他习惯“泡”在图书馆一整天,“我觉得在图书馆的时候非常快乐、放松,这里就像我的第二个宿舍”。
方道奇始终相信”书中自有*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他说,自己很喜欢《朗读者》中的一句话:“读书的‘用’,不在眼前,不在当下,是甘霖雨露滋润万物之后,所呈现的那种生机勃勃,是看不见和摸不着的。它是一种无形之用,是一种潜移默化,它能融进你的血液、精神、行动之中,悄悄地对你的生活、环境发生作用。”
从鲁迅到余华,从钱穆到茅海建,从尼采到周国平,在方道奇看来,“读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伟大的思想对话”。方道奇说,“在南工生活的时光里,我不断地成长和改变,但唯一不变的是对读书的热爱。”
商务贸易学院老师聂桂*
年借阅数量83本
聂桂*阅读的爱好从他童年时期就开始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孩子们之间流行一种大家称为“小人书”的连环画。谈起那时候的《小兵张嘎》《半夜鸡叫》《渡江侦察记》《英雄儿女》《白毛女》《江姐》《红灯记》等“小人书”,聂桂*如数家珍。“那时候条件比起现在差太多了,书很少,也买不起书,大家只能相互传借着看,翻来覆去地看,如果能得到一本书,简直如获至宝。”上学后,尽管书籍匮乏,聂桂*依然痴迷于能看到的各类书本,还收集了所有在学校学过的课本。直到现在,他家里仍珍藏着学生时期学过、买过的书。“我觉得学习是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不分年龄、不分时间,只要有空,我就会看书学习,出差也会习惯性地随身携带一两本书”。聂桂*说,保持看书学习的习惯,能够让人获益匪浅,“现在我们的同学很幸福,拥有图书馆里这么丰富的学习资源,希望大家都能珍视、利用起来,不断为自己的人生充电。”电气工程学院学生唐国庆
年借阅数量74本
唐国庆是读书爱好者中的“后起之秀”,他坦言,以前的自己并不热衷于看书,认为“行万里路”比“读万卷书”更重要。然而,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了他沉下心的契机,“我们需要遵守疫情防控的规定,虽然不能随意离校了,但也不能窝在宿舍,于是我便时不时去图书馆,没想到渐渐地,我找到了读书的乐趣,迷上了读书。”唐国庆几乎每天都是宿舍里最早起床的人,没课的周末,他习惯7点出头就去图书馆门前排队,等待开馆。排队时,唐国庆也会利用这段碎片时间,背背英语单词、刷刷自己整理的错题集。去年,唐国庆报考了计算机二级。在图书馆备考的那段时间,有学习新知识的快乐,也有学不进去的崩溃,每天“寝室-图书馆-食堂”三点一线的生活,已经成为他日复一日的生活模式。“学习疲劳的时候,我会在旁边杂志、报纸区阅读感兴趣的内容放松心情;学习感到迷茫的时候,看看周围同学们奋笔疾书,受到这种状态的极大鼓舞,就能重燃坚持下去的信念”。唐国庆说,图书馆良好的学习氛围,让他在这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宁静和快乐。公共基础课部老师江颖
年借阅数量63本
上课前后来图书馆坐上半天,备备课、整理教学日志,是江颖多年以来的习惯。“图书馆是我最喜欢的校园一角,置身其中,宁静而又心静,有时候备课过程中遇到一些难题,在这里可能就忽然就打开了思路,也方便取阅相关资料。”江颖直言,原以为图书馆的书籍主要为学生服务,一次偶然打开网站搜索,竟查到很多自己专业的必读书目,心中很是欢喜,便借阅来一本本、一页页阅读。“感觉发现了宝库,非常惊喜。在工作中做笔记,整理思路,撰写材料,图书馆给我提供了很大帮助。”江颖说,每次到图书馆学习,看着同学们勤奋学习的模样,心中非常欣慰,对自己也是一种激励。在她看来,为人师表,教学相长,作为一名老师更要率先践行终身学习的理念。江颖经常去职业教育特色图书馆,她说,每每走到门口,看到*炎培先生的雕像,想起先生办职业教育的初心,职教人的使命感便油然而生。“虽然已有十多年的职业院校教学实践经验,但古今中外职业教育的历史、发展,理论和实践知道的并不多,学校作为职业本科教育的试点,我们研究职业教育更是责无旁贷,这间图书室为我打开了职业教育专业学习的大门。”航空工程学院老师赵艳启
年借阅数量62本
“一个人的气质里藏着他读过的书,走过的路”,赵艳启深以为然,她认为,阅读是一种精神归属,从书房、书架、书单中能窥见一个人的精神世界,能看到现在的自己来自何处,未来的他能走向何方。对于读书的快乐,赵艳启对曾看到过一句话深有同感:人海茫茫,红尘滚滚,自见人生之渺小。世事艰难,辛苦支撑,亦见生存之不易。潜游书籍之中,顿忘烦恼忧愁,化繁为简,得人生快乐满足,此阅读之最大收获也。成为母亲以后,赵艳启希望也能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使女儿能在阅读中快乐成长。所以赵艳启经常将图书馆的书借阅回家,陪着孩子一起阅读。“感谢学校图书馆提供给我们的丰富的馆藏资源,各种各样的书籍应有尽有,无论是世人瞩目的名著、清新似水的散文、富有哲理的中外诗篇,还是各种专业的文献书籍,在图书馆里都可以自由选择和借阅,让我们能在阅读和学习中享受心灵的小憩。”经济管理学院学生朱乐乐
年借阅数量62本
拥有阅读的生活方式,使朱乐乐拥有了全新的角度观察和理解生活。“我觉得读书带给我最大的改变是,我不再盲目地去追随每一个潮流,参与每一场证明自我的角逐。阅读使我懂得,成长这件事情不是以别人为坐标来进行比较的。”
在繁忙的学习之余,朱乐乐最常去的地方便是学校的图书馆。有时候看看书,有时候上上自习,甚至偶尔心情烦闷的时候,她也愿意到图书馆来坐坐。“图书馆很宁静,找个靠窗的位置,哪怕找本书随意翻阅一会,就感觉心情能得到很大的调整。”
朱乐乐在专业书以外,喜欢看各类中外名著和小说,在书本中,她体验着不同的人、不同时代的喜怒哀乐,看见了世界各地不同的景色,遨游在书海中的她,快乐自在,优哉游哉。
朱乐乐认为,读书让她保持清醒和自律,认清自己,理解世界,阅读的习惯更让她有了精神的依靠,在任何时候,始终保持前进的方向和步伐。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让我们沉浸在书中看见不一样的世界让书籍与我们同行一起遇见更好的自己
END
数据来源
图书馆编辑
王也林审核
刘畅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